经验分享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章节知识点备考:社会化的内容
健康管理师网 时间: 2019-06-25

    前言:2019年上半年考试预计将于2019年5月19日举行,编辑团队为考生搜集整理考试资料供您学习使用。另外,2019年网络章节知识点备考课程正在招生,详情请查阅考试频道。

  社会化定义 socialization
  
  常用定义
  
  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儿童社会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从人格发展和社会互动角度定义
  
  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从人格发展角度来说, 社会化有自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并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自我”是人格的重要部分,自我完善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自我”观念重要,对人有着推动、调节和控制的功能。
  
  【注】关于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可参考下面有关章节。
  
  社会互动角度来说,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也是如此。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此目的(角色承担)。从社会的观点来看 ,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想做的正是社会期待的,这期待也最好地满足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的时候,(学习、领会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社会化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 。
  
  社会化的强制性和人的能动性、自由:尽管社会化带有强制性,尽管我们的人格主要由社会来塑造,但社会化并未排除个人自由。所有的社会化形式都要求个体的合作,而成人可自由地拒绝社会化的某些方面(也就是可以选择) ,或者力图改变社会(也就是可以创造)。
  
  类似的定义还有:
  
  个人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或人际互动,产生个人认同(identify)并接受(accept)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行为模式,并内化(internalize)至个人心里,成为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准绳,此一过程谓之「社会化」.
  
  从文化的角度定义
  
  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文化角度在于,与个人相关的特定文化要素,如生活专业技能、价值体系、社会规范等,正是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来说)指社会新成员的文化习得,接受文化遗产,包括习俗、礼仪、语言、价值观念等一切方面;(对社会来说)保持社会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延续的过程和功能。
  
  文化传承的类型:有传递和内化,有前人向后人的纵向传递,也有地区间的横向渗透,还有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社会化有强制性,出生的时候人不能随意选择文化环境。人的能动性在于,通过教化和实践,人们不断发展和创造文化。
  
  其他解释
  
  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从心理学来看,就是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社会化的目的不仅是使人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获得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一定的生产技能,懂得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经验能传给下一代,使人能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维持代际关系,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个体社会化过程有以下特点:①主动性。每个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社会化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②贯穿于人的一生。由于社会现实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一个人一生经历中地位、职责的变化,个体社会化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③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各人特点和所处具体环境不同,个体社会化也不完全一样。社会化过程也是个性化过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对于社会化,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个体社会化的历程。
  
  关于社会化这一概念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①以美国S.柯尼格为代表,从社会规范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身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于该社会的民俗民德。②以美国E.A.罗斯为代表,从社会意识(群属之感)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它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③以中国孙本文为代表,从行为改变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有无数的刺激约束个人的反应,使之成为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这种作用即称之为个人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类型和各自含义
  
  w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儿童时期理解社会角色和文化
  
  w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w 发展/继续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指个体经历儿童社会化和青年社会化后,社会化还不完全,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面前,还须不间断地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从青年期至生命的终结。如成年人适应新形势,如改革开放前,政府官员学习市场经济。

  w 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w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是指个人原来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不协调,甚至发生了冲突,必须断然改变,形成对他本人来说是完全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我们形成人格大部分是建立在初级社会化过程中所习得的未发生变化的价值观和那时确立的自我认同之上。某些情况下,人们有意忘掉以前价值观行为模式,接受或产生新价值观与行为。
  
  比如,人们从一个社会转迁到另一个社会,被新的文化同化就会产生再社会化。再如,“洗脑”极端例子常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如入伍、邪教、监狱等为了从根本上改造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与自我认同,而将其一天24小时都完全置于管理人员控制之下。
  
  再社会化有两种方式:①主动的再社会化,通常称之为自觉改造,即个人主动地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②强制的再社会化,通常称之为强迫改造,对违法犯罪者判刑或实施劳动教养,就属于这种方式。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在于:
  
  ①再社会化是抛弃原先形成的社会化,形成新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则是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使之更加完善。②再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与原先的不一致,而继续社会化的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原先的相一致。③再社会化过程是一种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向另一种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基本的、急剧的、迅速的改变,不适应感很强烈;而继续社会化过程是逐渐的、部分的变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以上由健康管理师考试网整理


    

© 健康管理师 版权所有